关于铜仁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石维江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中心学习组学习结束时作重要讲话强调说:“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拓展投资引资内涵,落实招商引资责任,提高招商引资的命中率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对我省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作为从事多年招商工作的干部,通过学习赵克志书记和市委刘奇凡书记、市政府夏庆丰市长的重要讲话,在这里就招商引资工作谈点看法。
一、认真研究方法,增强招商引资效果
关于招商引资的思路方法,眼下较为流行的有驻点招商、组团招商、传媒招商、“节会”招商、借助中介机构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以友招商、小分队招商、挂职招商、上市增资招商等等,归纳起来有几十种之多。但是采用什么方式招商成本低效果又最好则要结合地方实际进行选择。我认为对我市而言驻点招商、挂职招商是首选。
铜仁市委、市政府对驻点招商问题尤其重视,专题研究,急事特办,很快成立驻深圳、青岛、重庆、杭州四个招商分局,公开招考驻点招商分局局长、副局长,配备精兵强将,于10月10日挂牌出征。这无疑是我市外出招商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这驻点招商分局应该怎样开展工作呢?我认为,招商分局负责人的岗位变动时限至少为五年以上。驻点招商分局五分之四的工作任务为招商引资,主要调查研究所在区域的企业情况,掌握其投资动向,结交当地企业界及相关协会朋友,结交所在城市的商界及政界成功乡友,有的放矢,多方招商;五分之一的工作任务为给地方外出办事的各级领导服务。通过宣传推介,在联系到10家以上有赴铜投资意向企业时由招商分局组织举行有一名市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项目投资洽谈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既大大节约招商成本,又增强了招商效果。允许驻点招商分局开设窗口,合法经营我市生产的土特产品,既宣传了地方产品又充实了工作经费。政府对驻点招商分局下达招商任务,并建立激励机制,除了物质奖励外,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连续两年工作挂末的分局局长调整工作岗位,以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除了驻点招商以外,挂职招商也是可行的成本最低、最有隐蔽性的招商。外派干部挂职,名义上是为了学习人家的工作经验,暗中却是借工作之便行招商之职。这是不付房租不要工作经费却能开展招商工作的美事。如何组织外派挂职招商人员呢?我认为可由各县(区)根据情况上报挂职人员名单,由市里统一联系挂职单位和外派挂职人员。挂职单位重点考虑与招商有关的所在区域城市的各商会、工商联、重要企业及政府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外派挂职人员分两大类:一是党政部门有一定管理协调能力的干部可以考虑,重点挂商会、工商联和政府相关部门;二是有较好写作基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重点到所在地企业、商会从事文秘工作。挂职时间至少为两年以上。年底由招商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共同考核评价其工作成绩。对挂职人员同样论功行赏。其中,对挂职的大学生除了每月的适当津贴补助(联系所挂企业补贴一半)外,出台外挂一年者参加本地公务员公开招考时加20分的政策,加到50分为止,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外出挂职,学习实践招商工作,为招商引资培养大批的后备人才队伍。
此外的其他招商方式统统作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有赏招商,可由市、县(区)出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年底算帐,由市、县(区)相关单位组成专门的评估小组对招进来并落户的项目进行评估之后,论功行赏,奖励积极招商的社会自然人或相关组织。
二、成立帮扶队伍,深入外来投资企业开展帮扶工作
可以仿效新农村工作队的做法,由市委组织成立12到15人不等的市直赴各县(区、开发区)招商引资企业帮扶工作队,队长进常委,协助分管工业的副县(区)长抓工业工作。帮扶时间至少为两年。县(区、开发区)根据企业规模和需要,确定帮扶企业,每个帮扶企业派1名队员进驻,挂总经理助理职务,重点为企业协调与部门、与周边的关系,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研究如何向上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的问题等等。企业有什么问题困难由工作队长协调,在县(区)里处理。处理不了再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解决。并将外省驻我市商会纳入帮扶计划,也派队员进入,挂职商会副秘书长,协助会长、秘书长抓好商会的工作,维护商会利益,保证商会正常运转。并由市有关部门牵头,建立商会秘书长联席会议月例会制度,即于每月底召开一次有各商会秘书长参加的会议,主要议题是:各商会通报本商会工作开展情况、商会会员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会员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困难、商会招商情况等等,并形成会议纪要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
三、建企业孵化器,搭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平台
谈到对招商企业的服务,通常认为就是项目落户前所办手续的一站式服务,企业生产所需的水、电、通讯等服务和生产经营中治安环境的保驾护航。这些服务固然需要,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服务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当今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于50年代末在美国诞生,至今已经走过50余年的历程。我国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中心创立于1987年,至今也有20余年的历史。企业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向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为此,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国家对我省的特殊政策和武陵山区区域扶贫发展规划机遇,向上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建设以服务各类企业为主要功能的西部企业孵化器,服务企业。
有了企业帮扶工作队深入企业帮助,有了综合服务能力极强的企业孵化器,企业所需的几乎所有服务要有尽有了,落户企业就会快速发展壮大,落户客商就会主动为我们作广泛的招商宣传;客商们就会冲着我们最佳的服务体系平台、国家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投资优势资源、丰富的闲置劳动力等等,于是自四面八方主动地、自发地前往我市考察投资。我们“稳商、富商、安商”的表态也就能变成现实,而不再是纸上谈兵。我们希望实现招商引资的命中率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就不成问题了,这招商引资工作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者系铜仁市投资促进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