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昆山模式”
【基本情况介绍】
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造出营造投资环境的“昆山模式”。昆山属于县级市,全市有近3000家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形成招商引资的口袋效应、盆地效应。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1985年,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辖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考核中,昆山开发区综合评比名列前茅。目前,外商在昆山开发区投资设立了1000多家企业,总投资额达100亿美元以上。
【主要经验与做法】
主要经验:敢为天下先、筑巢引凤、特色载体、诚信服务和马上办等;服务理念:亲商、安商、富商;具体做法:为了给外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昆山市政府和昆山开发区管委会在全市和全区范围内打造5张品牌:完善产业配套环境,打造“电子昆山”;优化服务环境,打造“效率昆山”;构筑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昆山”;创建法制环境,打造“平安昆山”;提升人文环境,打造“魅力昆山”。已成为世界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年产1000多万台,占全球1/3, 70公里范围内配齐所有零部件。今后重点发展三个产业群: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民生用品。五大优势:区位优势<上海与苏州之间>、成本优势<劳动力丰富>、产业链优势<商务成本低,新竞争力>、服务优势<政府服务>、生态环境优势<未来第四个层次投资环境>。
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星网工业园”模式
【基本情况介绍】
星网工业园分一期和二期,总占地100公顷,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一期已完二期在建,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500亿元人民币,将创造几万个就业机会。园内以首信诺基亚公司为主,将日本三洋、台湾富士康、揖斐电、贝尔罗斯等与诺基亚公司有配套合作关系的国际和国内近30家手机零配件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分销商和研发机构集中到星网工业园投资建厂,形成一个世界一流的移动通讯生产基地。星网工业园是最具代表性的园中之园,谐音是兴旺工业园。目前区内还有GE工业园、富士康工业园、奔驰工业园。截止2004年6月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510家企业,其中三资企业366家,内资企业1144家,利用外资49亿美元,内资折合20多亿美元。重点发展四个产业:电子、汽车、医药、装备。
【主要经验与做法】
星网工业园是一种全新的利用外资模式,它是北京目前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它是一种产业集群投资或称组团式投资,是一种企业扎堆现象,是高于产品价值链的一种产业链投资的完整组合。在星网工业园内,与手机相关的各种另部件一应俱全,手机从组装到出货仅需一天。诺基亚以移动通信产品为龙头,将全球不同地域的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商集中在一个生产空间,每个配件送到装配线的时间误差只有几分钟,所有企业没有库存。保证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零库存和零运输,可概括为“配套加双零”,有效降低成本是星网工业园成功的奥秘。
三、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大体概况:中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1994年启动,70平方公里,2003年实现GDP36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6.2亿元,进出口总额143亿美元,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1600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80多亿美元。
成功经验:(1)努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将政府职能中的中低层次职能分离出去,改由非政府性质的公务机构或中介机构承担,有效减少管理层次;(2)营造适合人居创业的高品质环境;(3)加快国际资本集聚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发展半导体、光电和机电一体化;(4)积极打造高效、透明、公平、规范的服务型政府,提出“亲商”理念,实行“一站式”服务;(5)坚持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近几年,各地的招商引资活动搞得是如火如荼,花样频出,可效果却不尽一样。有的地区自然条件虽然十分优越,政策也相当优惠,但却吸引不来投资商的目光;而有的地区尽管自然条件不是很好,地理位置也不优越,却被投资商看好,纷纷前来投资发展。这里面到底有没有什么内在因素的影响,或者有没有规律可循?最近,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专门作了一番调查,收集整理了几个国内招商方面比较典型的事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案例一:雪驰
集团有限公司项目
雪驰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重点名牌服装企业和最大的服装集团之一,是全国服装企业双百强之一、中国羽绒制品企业前两强。该项目于2001年从河北邯郸移师至青岛,在城阳区占地300亩,投产后,年产量预计将达到800万件。 说起来,雪驰落户青岛,其“引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业余招商员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由此体现出青岛人的素质和品格而感动,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则是青岛招商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成为吸引外来投资者的一块巨大“磁铁”。实际上,从1999年开始,雪驰就开始考虑外延发展的问题。这些年来,这家企业考察了沿海9个城市,最后选定了青岛。这本身也是综合比较的结果。 2001年3月,雪驰青岛工业园正式动工兴建,到9月10日落成并投产,前后仅用了半年时间。在青岛,雪驰集团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盈利。
案例二:山东杭萧
钢构有限公司项目
说起这一项目的引进,也是颇费了一番波折,是诚信打动了杭萧,留住了杭萧,注定了一个逾亿元项目的去向。
2001 [1] |